
資訊中心
茶的制造可分為傳統和現代兩種方法,雖然目前茶葉已可工業化大量生產,但許多令人回味無窮的高品質茶葉,仍是手工制作,即傳統制茶??梢院敛豢鋸埖卣f,從傳統工藝來看,制茶并非簡單之事,它更像是在制造一件藝術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生長于茶鄉金井的湯伯玲,從小與茶園、茶樹打交道,掌握了金井綠茶的加工制作手藝,與茶結下了極其深厚的感情。
金井茶葉炒制作坊里,湯伯玲雙手翻飛,在鐵鍋中揉動采摘回來的嫩茶尖,靠近一步,清香撲鼻。金井的茶農至今保存著傳統的制茶工藝,湯伯玲就是炒制傳統綠茶的能手。
湯伯玲告訴我們,炒茶就是要聽到響聲,它溫度高。因為我們炒茶要在一分到兩分鐘的時間里,要把這個溫度迅速升高到八十度以上。要把它里面有個氧化酶,要迅速把它蒸發,蒸發以后它才能氧化。如果是你沒有蒸發以后它就發黑。
制茶需要采摘、攤青、殺青、
散熱、揉捻、焙茶等多道工序
每一個環節溫度的高低、時間的長短
都是憑經驗去完成
并關系到最終茶葉的口感和香氣
湯師傅告訴我們,炒茶主要步驟是攤青,采下來以后要放到這個地方把他放干一些水分,讓它內部化學反應慢慢產生香味。你像這個草就有股清香味,帶著一點花香。正常來講如果是沒有露水和雨水的情況下,大概是四個小時左右,要分品種攤放,還有一個含水量高一些,它的時間還要長一些。
攤青之后就是殺青,將茶葉倒進鍋內,隨即用雙手翻炒,使茶葉均勻受熱,綠茶的形狀、香味,都與殺青緊密相關。
出鍋后,放在篾盤上散熱,同時用雙手在篾盤上反復揉捻催香,接下來是干燥、造型,一套完整的工序下來,嫩綠的茶葉變成了片片帶著清香的綠茶,湯伯玲汗流浹背地一遍又一遍地重復著,從1996年開始,他這一揉就是20多個年頭。
手工制的茶芳香濃郁,但湯伯玲告訴我們,一個成熟的制茶師,工作一天最多只能制一斤茶。隨著產業的發展,現在手工制茶已經基本被機器制茶所代替,每道步驟都由機器“代勞”,產量也大為提高。
雖然在產量上不具備可比性,但對于湯伯玲來說,機械化生產并沒有壓縮手工制茶的生存空間,而是賦予了它新的使命。今年3月,金井鎮深挖茶文化資源,全新推出了茶農體驗之旅,到金井去當一天茶農、親手做出一杯孝心茶,而湯伯玲也從埋頭制茶的技師,成了茶文化的講解員。
湯師傅說:“傳統工藝要和旅游有機結合,要把他們帶入加工的過程中間,讓他們玩得開心,很多都是帶小孩來,帶小孩來的一個是知道自主采摘不容易,就是他們一天一個家庭采一斤茶,下午拿到這里我們給他做一下,來的人體驗了工序之后覺得來的還是比較值。”
體驗式旅游的方式,讓金井的人氣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3倍,也讓金井找到了一個新的發展方向。對愛茶人來說,能喝到一泡好茶是幸福;對湯伯玲這名制茶師來說,能做出一泡好茶、傳播茶文化也是一種幸福。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

Copyright ? 2015 湖南金井茶廠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湘ICP備13001588號-1 網站建設:中企動力長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