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訊中心
2017年2月5日,中央一號文件(即《關于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由新華社授權發布,這也是新世紀以來連續聚焦“三農”工作的第14個中央一號文件。
全文共有11796個中文字符,其中,尤為值得茶圈人士關注的是,文件明確提到了“茶”,雖然僅僅只有一個字,但其價值不可估量,因為這是新世紀以來,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明確提到“茶”,關乎5000年國粹茶文化,關乎“一帶一路”國家戰略,關乎8000萬茶農,關乎萬億茶產業升級......。
首次提出“做大做強優勢特色茶產業”
中央一號文件,歷來對(包括茶產業在內的)“三農問題”的改革發展,有著綱領性、指導性作用。然而,歷年來,“茶”從未出現在中央一號文件里,不能不說是一大遺憾。
2月5日,由新華社受權發布的2017中央一號文件里,第3條“做大做強優勢特色產業”就明確提到了“茶”:實施優勢特色農業提質增效行動計劃,促進茶葉等產業提檔升級,把地方土特產和小品種做成帶動農民增收的大產業。
當然,除了上述直接提及“茶”的,下面這幾項內容也與茶緊密相關,尤其是一些有補助政策的內容,或多或少說明了2017茶業發展的重要方向。開展特色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示范,建設一批地理標志農產品和原產地保護基地。推進區域農產品公用品牌建設,支持地方以優勢企業和行業協會為依托打造區域特色品牌,引入現代要素改造提升傳統名優品牌。
加快發展現代食品產業。加強新食品原料、藥食同源食品開發和應用。大力推廣“生產基地+中央廚房+餐飲門店”、“生產基地+加工企業+商超銷售”等產銷模式。加強現代生物和營養強化技術研究,挖掘開發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完善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補助政策。
農業部印發重要《規劃》,推動茶產業全面升級發展
如果說中央一號文件只是簡單提了一下“茶”,不是那么容易理解透徹,那么我們可以往前3個月,看看農業部在2016年11月發布的一項重要《規劃》,叫《全國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規劃(2016—2020年)》。
在這份長達19000多字的5年《規劃》里,“茶”字出現17次,而且多數都是祈使句,對于接下來5年,要干的事很明確,如——以糧食、果蔬、茶葉等主要及特色農產品的干燥、儲藏保鮮等初加工設施建設為重點,建設糧食烘儲加工中心、果蔬茶加工中心等。
在長江流域、東南沿海、西南地區發展綠茶、烏龍茶等茶專用原料基地,在中原、西北、貴州及江浙閩地區等建設茶飲料及速溶茶加工產業帶。推動果蔬茶原料企業電子商務平臺及物流體系建設,積極拓展“農產品生產+精深加工+休閑旅游”的融合模式,大力發展休閑農業。
果蔬茶加工業。加強不同地區果蔬茶加工專用原料基地建設,提升果蔬茶加工冷鏈技術及設施裝備水平。調整茶葉加工產品結構,加大精深加工產品比重,開發茶飲料、功能性茶產品,加強茶資源高效利用。
茶飲料、速溶茶、茶電商及物流、休閑農業、茶葉精深加工……或許是未來5年茶業發展的重要內容和方向。
專文發布抓住機遇做強茶產業
如果中央一號文件里的是“萬里挑一‘茶’字”,農業部五年規劃里算是“千里挑一‘茶’字”,那么這次更厲害了,通篇專文都是為了茶!時間也僅僅只往前推了一個月,2016年10月,農業部發布關于《抓住機遇做強茶產業的意見》。
茶葉是重要的經濟作物,也是傳統優勢產業。近年來,我國茶葉生產快速發展,面積不斷擴大,產量不斷增加,成為世界第一大產茶國。但是,我國茶產業大而不強、大而不精、大而不彰,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差距明顯,影響了茶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當前,我國農業發展進入新階段,“一帶一路”戰略加快實施,發展方式加快轉變,消費結構加快升級,脫貧攻堅加快推進,茶產業發展迎來難得的機遇。必須順勢而為、乘勢而上,聚焦重點、突破難點,做強茶產業,提高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助力農業轉型升級和脫貧攻堅,大力弘揚中國茶文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貢獻。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

Copyright ? 2015 湖南金井茶廠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湘ICP備13001588號-1 網站建設:中企動力長沙